肖松: 交响曲, 爱与大海之诗 – 德彪西: 春天
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
FLAC|96kHz/24bit
规格: 8 首
流派: 古典乐
类别:管弦乐 浪漫时期 法国
发布:2024/4/9
公司:Praga Digitals
专辑价格: ¥128
专辑简介:
直到1897年,阿图尔-尼基施指挥欧内斯特·肖松的交响曲,才在巴黎、布鲁塞尔和巴塞罗那被誉为杰作。他的《爱与大海之诗》(Poème de l’Amour et de la Mer)如今可与马勒的管弦乐曲相媲美。凯瑟琳·费里耶(Kathleen Ferrier)、杰西·诺曼(Jessye Norman)或琳达·芬尼(Linda Finnie)等华丽的女中音已经崭露头角。芒克将 20 世纪的音乐带入舞台,他演唱了年轻的德彪西的《春天》,向福雷致以美妙而真诚的敬意。
录制时间:
1-3:1962年2月26日
4-6:1951年3月9日
7-9:1962年
乐团简介:
波士顿交响乐团(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)是世界最为著名的管弦乐团之一,尤其以高质量的弦乐器演奏而闻名。乐团总部所在的波士顿交响大厅,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厅之一。波士顿交响乐团由亨利·李·希金森于1881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建立,包括阿图尔·尼基施和皮埃尔·蒙特在内的多位著名指挥家为最初的乐团带来了赞誉。然而,直到谢尔盖·库塞维兹基接过指挥棒,波士顿乐团才真正声名雀起。
1858年,查尔斯·哈雷爵士在曼彻斯特创立了哈雷乐团(Hallé Orchestra),并于同年1月30日在曼彻斯特自由贸易大厅举行了首场音乐会。查尔斯·哈雷爵士去世后,乐团在汉斯·里希特博士、汉密尔顿·哈蒂爵士和约翰·巴比罗利爵士等杰出人物的指导下继续发展。马克·埃尔德于2000年成为音乐总监,并于2008年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称号,以表彰他对音乐的贡献。2011年11月,他被授予皇家爱乐协会荣誉会员称号。
指挥家简介:
查尔斯·明希(Charles·Munch,亦作夏尔·孟许,1891—1968),1891年9月生于斯特拉斯堡,幼年学小提琴,后入斯特拉斯堡音乐学院、随普菲茨纳学作曲。毕业后到柏林师从弗莱什深造。1925年后任莱比锡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、格万特豪斯乐团首席小提琴。1932年在巴黎首次指挥。1938年起任巴黎音乐学院乐团音乐总监。1946年12月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,1949年接替库塞维茨基任乐团音乐总监直至1962年。1962年离开美国回到法国。1967年受当时法国文化部长安德烈·马尔罗(André Malraux)委托创建巴黎管弦乐团,直至1968年11月在该团巡回演出时逝世。
约翰·巴比罗利(Sir John Giovanni Battista Barbirolli,1899年12月2日—1970年7月29日),英国指挥家,20世纪最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;生于伦敦,1924年组建自己的弦乐团并任指挥,1929年任伦敦皇家歌剧院首席指挥,1943年英国哈勒管弦乐团召回他重整乐团,开始了指挥生涯中最光辉的阶段,1968年被封为”终身桂冠指挥”,1949年封为骑士,1969年封为荣誉侍从,1958年获曼彻斯特荣誉市民,1950年英国皇家爱乐协会授予他金质纪念奖章,1970年7月29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;他的指挥风格洋溢着丰富的浪漫诗情,尤其是北欧音乐,最能发挥他所特有的魅力。 约翰·巴比罗利的指挥风格总是洋溢着丰富的浪漫诗情,尤其是北欧的音乐,最能发挥他所特有的魅力——不管是英国作曲家埃尔加、戴留斯的作品还是西贝柳斯、马勒或格里格的音乐,他的指挥都流露出迷人的抒情美。
巴比罗利作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大师,尤其是英国的著名指挥家。他的最主要的功绩之一就是培养和造就了哈勒管弦乐团。哈勒管弦乐团创建于1819年,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,这个乐团在历史上曾有过几次较为辉煌的时期,并有着像里希特和哈蒂这样著名的指挥家领导过的经历,然而,真正使这个老牌乐团的水平达到世界一流高度的人物就是巴比罗利。巴比罗利从1943年接任这个乐团常任指挥的职务以后,经过了数年的艰苦努力和严格训练,终于使这个老化而不甚景气的乐团恢复了生气。一举成为欧洲乃至世界闻名的一流交响乐团。他在担任这个乐团的常任指挥期间,曾经多次率领该团到各国访问演出和灌制唱片,为其获得世界性的影响制造了很大的声势。由于他为这个乐团赢来了建团史上少有的“黄金时期”,因此该团将“桂冠指挥家”的称号赠予他。 巴比罗利是一位民族气质很强的指挥家,他的指挥生涯中的突出功绩和贡献,基本上都是表现在对于英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上,这方面,除了在扶植哈勒乐团上所做出的伟大业绩以外,还表现在对英国作曲家的作品的宣传介绍等许多方面:在这方面,他与比彻姆、布尔特和萨金特等人有着许多相同之处。
HI-RES音乐社 » 肖松: 交响曲, 爱与大海之诗 – 德彪西: 春天